全自動砂濾器的反沖洗過程是其核心功能之一,目的是通過反向水流沖洗濾層,清除截留的雜質(如懸浮物、膠體等),恢復濾料的過濾能力。整個過程由PLC 控制系統(tǒng)根據預設條件(如進出口壓差、過濾時間、水質濁度)自動觸發(fā),無需人工干預,流程標準化且精準可控。以下從 “反沖洗觸發(fā)條件” 和 “具體操作步驟” 兩方面詳細介紹:
全自動砂濾器并非隨機反沖,而是通過傳感器實時監(jiān)測運行參數,滿足以下任一預設條件時,系統(tǒng)自動啟動反沖洗程序:
壓差觸發(fā):最核心的觸發(fā)條件。過濾器運行時,濾層截留雜質會導致阻力增大,進出口壓差逐漸升高。當壓差達到預設閾值(通常為 0.06-0.10MPa,具體根據濾料粒徑、原水濁度設定),壓差傳感器將信號傳遞給 PLC,啟動反沖。
時間觸發(fā):作為 “保底” 條件。若原水濁度低,濾層堵塞緩慢,即使壓差未達標,當連續(xù)過濾時間達到預設值(如 8-24 小時,視工況調整),時間繼電器觸發(fā)反沖,避免濾料長期截留雜質導致板結。
水質觸發(fā):部分高端機型配備濁度傳感器,實時監(jiān)測出水濁度。若出水濁度超過達標值(如≥5NTU),即使壓差、時間未滿足,也會自動啟動反沖,優(yōu)先保證出水水質。
全自動砂濾器的反沖洗通常分為 “排水→氣沖(可選)→水沖→正洗→恢復過濾”5 個階段,部分簡易機型可能省略 “氣沖”,但核心邏輯一致。以 “氣水聯(lián)合反沖”(沖洗效果更優(yōu),適用于高濁度原水)為例,步驟如下:
閥門動作:關閉排水閥,打開壓縮空氣進氣閥(壓縮空氣壓力通常為 0.05-0.1MPa)和排氣閥(保持罐內壓力平衡)。
原理與目的:壓縮空氣從濾層下方的布氣裝置(如多孔管、氣泡帽)進入,以 10-15m/h 的流速反向穿過濾層,形成大量微小氣泡。氣泡上升時會擾動濾料顆粒,使截留的雜質(尤其是附著在濾料表面的膠體、細小懸浮物)從濾料上剝離、松動,為后續(xù)水沖 “帶走雜質” 奠定基礎。
持續(xù)時間:通常為 2-3 分鐘,避免氣沖時間過長導致濾料過度翻滾、磨損。
閥門動作:關閉壓縮空氣進氣閥,打開反沖洗進水閥(反沖水源通常為過濾后的清水,壓力 0.1-0.2MPa)和排污閥(位于罐體底部,用于排出含雜質的沖洗水)。
原理與目的:反沖清水從濾層下方的布水裝置(如布水器、水帽)反向流入,以 15-20m/h 的流速穿過濾層,使濾料顆粒呈 “膨脹狀態(tài)”(濾層高度膨脹率約 30%-50%)。水流的反向沖擊力會將氣沖松動的雜質(如泥沙、懸浮物)攜帶至罐體頂部,再通過排污閥排出罐外,實現濾層清潔。
關鍵控制:PLC 精準控制反沖水量和時間(通常為 3-5 分鐘),避免流速過低導致沖洗不徹底,或流速過高導致濾料流失(部分機型配備 “濾料流失保護裝置”,若排污水中濾料含量超標,自動降低反沖流速)。
閥門動作:關閉反沖洗進水閥和排污閥,打開進水閥和正洗排水閥(通常與排污閥共用,或單獨設置)。
目的:原水以正常過濾方向流入罐體,沖洗濾層中殘留的反沖廢水和細小雜質,同時使濾料顆粒重新排列、壓實(恢復正常濾層結構)。此階段需監(jiān)測排水濁度,直至排水濁度降至與原水濁度接近(或達到預設值,如≤2NTU),確保后續(xù)過濾時出水水質不波動。
持續(xù)時間:通常為 1-2 分鐘,以排水清澈為終點。
參數精準化:反沖水流速、氣壓、各階段時間均由 PLC 按預設程序執(zhí)行,避免人工操作的誤差(如傳統(tǒng)砂濾器手動調節(jié)閥門導致的流速波動)。
安全保護:
若反沖水源壓力不足,系統(tǒng)自動暫停反沖,避免沖洗不徹底;
若排污閥堵塞導致罐內壓力異常升高,壓力傳感器觸發(fā)報警,關閉進水閥保護罐體;
部分機型配備 “濾料液位監(jiān)測”,若濾料流失導致液位下降,自動停機報警。
節(jié)能節(jié)水:反沖僅在 “必要時” 啟動,且各階段時間精準控制,反沖用水量僅為過濾水量的 5%-8%(傳統(tǒng)砂濾器因人工操作不當,可能達 10% 以上)。
全自動砂濾器的反沖洗過程通過 “自動觸發(fā) - 分步執(zhí)行 - 精準控制 - 安全保護” 的邏輯,實現了濾層清潔的高效化、標準化,既保證了沖洗效果,又降低了能耗和人工成本,是其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砂濾器的核心優(yōu)勢之一。